永安城市俯瞰图(罗联永 摄)
六月的永安,骄阳似火。从城市到园区,到处是一派忙碌火热的生产和建设景象。这片热土,频频奏响发展强音。
回眸永安的发展,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摆在面前:
2020年,永安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6.3亿元,增长3.6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.9%;工业用电量增长6.8%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亿元,增长4.1%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.2%;出口总值15.1亿元;实际利用外资2887万元;城镇化率达72.05%。
2021年1~5月,永安30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.78亿元,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8.26%,超序时16.59个百分点。新增“五个一批”项目106个,14个项目实现开工转化,27个项目建成投产。
近年来,永安市围绕“3321”产业体系,在做好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,物流业、文旅康养等两大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同时,汽车及机械加工、纺织新材料、石墨和石墨烯等三大工业主导产业不断壮大,林竹、化工、建材等三大工业传统产业持续提升,一步步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迈进。
在福建康碳,工人正在检验产品(黄鑫祥 摄)
产业集群,壮城市根基
在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,一条条宽阔笔直的大道,满载货物的汽车进进出出,翔丰华三期、康碳二期、孵化中心二期、韵达福建(永安)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。
今年,园区续建项目9个,新开工项目10个。其中,福建康碳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手抓建设,一手抓生产,产销两旺。
“目前我们一期厂房处于全订单的满负荷状态,产品供不应求,二期项目正抢抓晴好天气有序推进,争取早日投入使用。”公司总经理吴彪介绍。
福建康碳是一家集研发、生产、销售高性能碳/碳(陶)复合材料的企业,2018年11月入驻园区,产品在市场上深受欢迎。福建康碳分两期建设,一期项目于2019年7月投入使用,主要生产光伏产业用耐热材料,年产值达1.5亿元以上。
2020年6月,福建康碳二期项目开工建设,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%,投入使用后预计公司总的年产值可达5亿元。福建康碳的快速发展,为园区注入新的活力,同时也带动3家相关企业入驻园区。
福建康碳是永安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6年来,永安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立足资源优势,从无到有,建链补链强链,积极培育引进石墨和石墨烯相关企业21家,涉及石墨负极材料、核石墨、特种高端石墨和石墨烯制备、涂料、导电、散热、家居等方面,产业发展势头强劲。今年1~5月,园区实现产值9.87亿元,占全省石墨产业产值近七成。
一家汽车企业,汇聚一个产业园区。6月17日,在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总装生产车间里,工人们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,组装着汽车部件。
重汽海西汽车公司是一家整车生产企业,产业链带动力强。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围绕重汽海西汽车公司,延链铸链,全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产业。目前,园区已入驻企业30余家,其中,规上企业11家,整车生产企业1家,专用车生产企业2家,涵盖整车制造、专用车、零部件及其他汽车商贸物流企业,产业集聚效应凸显。
今年以来,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紧扣全年目标任务,进一步做大龙头、做优服务、做实保障。1~5月,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.59亿元,比增16.9%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.41亿元,比增60.2%,引进乾华车用支架、源创底盘紧固件、亦城汽车车架总成3个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落户园区。
工业强市,产业兴市。今年以来,永安继续将“项目攻坚年”及“五比五晒”项目竞赛活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,新兴产业方兴未艾,传统产业持续转型提升,1~5月全市规上企业产值增速17%,工业增加值增速18.3%,工业用电量增速14.88%,工业永安不断焕发新的活力。
交通通八达(邓毅坚 摄)
产城融合,筑宜业山城
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,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。
一座城市的发展,工业是“生命线”,交通是“大动脉”。
永安地处山区,是闽西北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、集散地。高速公路四通八达,南三龙铁路、鹰厦铁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兴泉铁路在此交会。
借此交通优势,永安全面推进闽中公铁联运物流基地、韵达(永安)电商产业园、“源配货”网络货运平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,加快构建公铁联运、货运快递枢纽等高效联运物流体系,助推要素大聚集、货物大流通,一个现代物流枢纽的新格局初现雏形。
从交通畅联到城市建设,永安不断加快产城融合的步伐,打造宜居宜业环境。
今年4月,《永安市“十四五”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》出台,实施居住品质、交通品质、水环境品质、风貌品质、管理品质五大提升行动,一个接一个的民生项目快马加鞭地推进。
安居,才能乐业。在龙翔社区、新桥洋社区等铁路家属区,一个个老旧小区的“容貌”正在悄然改变,焕然一新。今年,由永安住建部门牵头制订了《永安市推进市区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》,在“老旧小区改造增颜值、居民生活品质有提升”上下大功夫。
“在2019年和2020年,我们已先行完成了1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,今年以来,又有42个小区先后启动项目建设程序。”永安市住建局主任科员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分管领导陈金泉介绍,近年来,永安积极对接上级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、预算内投资、试点项目补助等资金投向,多渠道争取补助资金,已累计争取到上级专项补助资金约1.11亿元。
永安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项目、南部污水处理厂项目……一个个民生项目大干快上,截至5月底,永安已申报73个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,其中已开工项目 44个,累计完成投资6.96亿元,占年度计划投资 49.59%。
城市建设如火如荼,从城市基础设施,到教育、医疗、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不断完善,营商环境持续优化。永安市以“配齐要素、降低成本”为目标,不断完善工业基础配套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实施“一企一策”精准扶持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筑巢引凤,聚集了八方人气。
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乡客,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了在永安工作和生活的舒适和便利,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。一个以产兴城、以城促产的魅力永安正在崛起。
在永安轴承,陈萍在操作内滚道磨床(陈莉莉 摄)
培育人才,添发展动能
陈萍是永安轴承精密磨工车间内套组班组长,他在2017年报读了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(简称福建水院)的机电一体化专业,经过3年学习,他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得到互补提升,学历也更上一层楼,去年顺利拿到了大专文凭。
像陈萍这样的“再读生”,在永安还有很多,这是永安市推行“二元制”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一个生动实例。
立足本地高校资源优势,永安分别在学校、企业设立教学点,采取委培、定向等方式,与当地企业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,实现工学结合和产教融合。
福建水院坐落在永安南区,是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、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职重点建设单位。福建水院积极融入永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立足当地产业发展需求,培养输送了一批批各类职业技术人才。
同样,永安职专、三明二高技等学校也在就业、师资、实训实践、校内基地建设等方面,同当地企业积极开展联办,让越来越多人将知识转变为专业职业能力和素养。
政府搭台,校企“联姻”。不仅校企合作培育工匠人才,永安还围绕产业发展,到企业“找课题”、到院校“找专家”、到厅局“找政策”,深化校企的产学研合作,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。
厚植人才沃土,激发产业动能。
近年来,永安市实施“人才强市”战略,以“抓好发展聚人才、聚好人才促发展”为抓手,全面贯彻落实《三明市进一步加快人才聚集若干措施》及18个配套实施细则,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。
一个个技能大师工作室、劳模工作室在企业相继成立,将“课堂”办到了生产线上;
一个个人才驿站在各工业园区先后设立,涉及林竹、汽车、石墨和石墨烯、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,提供贴心的人才服务;
福建协同创新研究院竹产业(永安)分院、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先后入驻永安,通过构建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人才服务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。
目前,永安全市已设立5个省级、8个地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,6人成功入选为省优秀“百人计划”技能大师。同时,永安以产引才、以才促产,引进竹产业人才18名,石墨和石墨烯产业研发团队11个,其中博士17人、高级工程师4人。
一个个人才政策和平台带来了闪亮的“成绩单”:永安全市各类高层次及实用型人才2158人,其中,3人入选国家“万人计划”,5个团队、1人入选省引才“百人计划”,3人入选省特支人才“双百计划”,拥有14名省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。
永安这座山城,有了人才“引擎”,处处迸发活力。
链接网址: